城市是生活画布,文明是幸福底色。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东莞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这一夜,东莞华灯璀璨,全市800多万人民用“亮灯”方式表达了此刻激动喜悦的心情。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对一座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过去叁年,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作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推进,累计评选出各级文明镇(村、社区)逾500个、各级文明集体近百个、文明个人数百名等模范典型,营造见贤思齐、典型选树、学习标杆的氛围,以高度责任感换取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基础 |见贤思齐 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基石
城市文明是市民个人文明的集合,市民个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基石,城市文明的载体和源泉,则是市民本身。
2018年—2020年,是东莞市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时间节点,东莞在推进“四个之城”(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的过程中,深刻抓住了市民本身才是城市文明的主体这一重点,评选出累计获评“广东道德模范”5人、“东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7人、“中国好人”39 人、“广东好人”53人、“东莞好人”1494人,以及“最美”系列评选,包括“最美教师”10人、“最美医护”100人、“最美的哥”10人等,覆盖各行各业,树立东莞人的学习标杆,让全国人可“见贤思齐”。
2019年9月6日,10位东莞“最美教师”亮相于教师节茶话会,通过不同方面的默默付出,展现了担当、善教、情怀、丹心、奉献、钻研、执着、亲和、实干、筑梦十项“美丽”;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有从教36年的、代表“善教之美”的毛经文老师,坚信“培养君子比培养才子更重要”;从教25年的、代表“实干之美”的王更强老师,带领叁师一中创造了建校66周年以来最辉煌的高考成绩,擦亮了东莞援疆教师的名片;年仅23岁的、代表“奉献之美”梁靖老师,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东莞市首例教师捐献者……
2020年1月8日,东莞市发布第四季“东莞好人”及东莞“最美的哥”共31人,他们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或敬业奉献,以最沉默的付出筑起东莞其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疫情的席卷,让众多的医护工作者都站到了战斗一线的位置,在吸引了所有目光的同时,他们仍是这场无硝烟战争中最沉默的那部分人,他们在病历上书写自己与病人的故事,用防疫科普文来向市民发声,用被防护用具勒出印子的脸来道平安……感人的事迹数以百计,东莞市文明办推举百名“最美医护”,让他们成为这群沉默的守护人的发声人,向全国人民传达东莞医护的精神与力量。
前浪已奔涌向大海,后浪扑打着,迫不及待在未来发出更强劲的声响。在评选“最美”系列的同时,东莞开展“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宣传活动,先后评出“东莞新时代好少年”30人、“东莞新时代好少年”30人,另有“广东新时代好少年”5人、省级“南粤好少年”19人。少年人来自全市不同的镇街、不同的学校,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展示“东莞风采”,发出东莞少年的最强音。
标杆 |示范引领 “好人”是城市文明的灯塔
若说可让人见贤思齐的所有被冠上“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教师”“最美的哥”等先进个人,是东莞为建设东莞全国文明城市而树立的重要典型精神文明标杆,那对集体文化的推举与保护便是对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的双重保护。
2009年,东莞市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这是东莞市以“制造业名城”后,在全国群众面前的又一次闪亮亮相;在这以后的12年,每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东莞从未缺席。
在此12年间,东莞市市级文明村、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校园、广东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各级文明集体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设完成,2018—2020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年间,东莞市文明办累计评选出市级“文明村(社区)”568个、“文明单位”511个、“文明校园”216个、“文明家庭”200个,先后获评“全国文明镇”14个、“广东省文明镇”10个、“全国文明村”6个、“广东省文明村”34个、“全国文明单位”16个、“广东省文明单位”33个、“全国文明校园”3个、“广东省文明校园”2个,获评全国、全省文明家庭6户,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氛围与榜样。
2007年12月,茶山镇南社村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文明村,2020年11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南社村荣膺“全国文明村”称号,这也是继茶山镇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镇”后,获得的第二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荣誉称号。
南社村创于明清年间,距今已有超800年历史,历崇尚孝德文化治家,民风格外淳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社村党工委委员谢效良表示,南社村对其800年延续的“孝德”文化非常重视及保护,并就此文化举办了“忠孝文化节”、设置忠孝文化展馆、修复保护古建筑、建设传统美食传承基地等,将其建设成为南社村的文化特色品牌,是一项重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在众多村、镇在第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获殊荣的同时,东莞市公办示范性初中名校东莞中学初中部亦获得了“全国文明校园”的称号。东莞中学初中部由东莞老牌中学东莞中学、东莞一中两所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其中,东莞中学更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杰出名校,曾培养出众多东莞市各界精英。

?自2004年办学以来,东莞中学初中部坚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总结提炼了崇德、明礼、优仪、乐知、雅韵五大举措,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的标准,全面开展“浸润”式文明校园创建。
村社文化、校园文化、单位文化……个人的一言一行凝聚成为集体的一点一滴,均是这个群体的精神文明财富;它们是流落的宝箱,由东莞市文明办这个寻宝人发掘、建设、树立典型,而得以聚集全国的目光,成为全国典范,为建设东莞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东莞好人”“最美教师”“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村”……这些种种既是个体荣誉,亦是东莞市的荣光,他们都是东莞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傲人成绩的具体成绩单。
文明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下一个叁年,未来的无数个叁年,东莞以及所有东莞人将仍走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
记者 麦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