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2期,组织各级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500多场次。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力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市注册上线人数达120万人,用户总量、活跃度及供稿用稿数量等位居全省前列;长安、茶山、高埗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持续掀起干部群众学习热潮。全年开展百姓宣讲1200多场次,受众达25万多人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摄影、微视频大赛入围作品量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二。1人被中宣部授予2020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是全省唯一受表彰先进个人。

2020年长安镇“学习强国”知识竞赛 i东莞资料图
勇于担当汇聚起强大社会正能量
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学等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23场,协调各级媒体发布公告、指引等近300份,推送专题报道4万多篇,新媒体平台发布正面信息4万多篇次。
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30多场。
2020年,央媒共刊播涉莞重要正面报道3117篇。其中,“高质量发展看东莞”系列报道和《识惠东莞》深度报道引起高度关注和良好反响。
东莞日报社、东莞广播电视台等市直媒体融合发展,报、台、网、端、微全媒体传播格局全面拓展,做好抗疫宣传报道,有效提振信心、凝聚人心。
推出全省首个抗疫纪实展览,组织创作和征集抗疫主题文艺作品2400余件,通过“善行义举榜”发布抗疫一线先进典型上万人。

2020年5月8日,“东莞战‘疫’——东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在东莞展览馆一楼开展。颈东莞资料图
建成镇街文明实践中心33个
东莞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市新获评各类全国精神文明荣誉称号11个、省级荣誉称号17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
横沥、高埗、茶山南社村、清溪土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中堂、黄江、石排、谢岗、麻涌麻叁村获评省文明村镇,市住建局、市疾控中心、大朗镇巷头社区、新奥燃气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东莞中学初中部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高标准建成中堂、东城、长安3个省级试点,建成镇街文明实践中心3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00多个、文明实践点900多个。
面向全社会持续发布“最美医护”“最美教师”等“最美”系列人物,评选“东莞好人”296名。

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东莞日报记者 郑琳东 摄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品质文化之都”建设
制定实施《全力打响东莞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品质文化之都”叁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实施系列文艺创作重点工程18项。
东莞日报社大力开展媒体行动,深挖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推出岭南特色文化、本土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系列专题专版专栏,大力弘扬容庚、邓尔雅、莞籍“坪石先生”等东莞名人名篇名地中的爱国、崇学、厚德、向善精神,彰显东莞文脉传承。
市文广旅体局大力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迈上新台阶,鸦片战争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国家叁级以上博物馆达10家,居全省第二。
承办首届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交流展示活动,获文旅部好评。
“十叁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年印刷工业总产值642.72亿元,同比增长8.5%,出版物销售总额7.21亿元,同比增长15.5%。

2020年6月21日,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策划、联合稻来传媒拍摄制作的《寻味东莞》纪录片正式开播。颈东莞资料图
积极打造对外文化名片“出新出彩”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创新引进高端团队,高质量推出《寻味东莞》美食主题纪录片、《风物中国志·东莞》《品质东莞》和“市民摄影周”等系列外宣精品项目。
《制造时代》入围2019-2020年对外影视成片奖励补贴类项目,获得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版权补贴并纳入国家外宣工作推广使用,《寻味东莞》各网络平台总播放量超过1亿次,新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4亿次。
积极参与协办“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向全国文化界和书画艺术界积极展现东莞深厚丰盈的文化底蕴。
市委外办对外讲好抗疫故事,彰显东莞城市担当。虎门、中堂、大岭山、石龙、石碣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人文资源,积极打造对外文化名片。
(来源:东莞日报记者 记者 吕晓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