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录制习作课例《形形色色的人》时,我没有经过试讲,因为习作实在不便于在别班试讲。我们班的学生虽然资质平平,在年级成绩并不算出色,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参与度极高,学得也比较投入。课后反思,觉得应该有如下一些举措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
一、精心设计——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为顺利上课扫清了障碍
(一)学生的作前观察
本次习作教学的前一周,我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特点鲜明的人。在观察之后,与宿舍里的同学或者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有没有把别人的特点描述清楚。同时,将自己观察到的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作文,就是因为没有什么写的,选材的困难导致学生对习作的厌倦。有了可以写的内容,习作的难度就已经降低了一半。
(二)学生的作前阅读
为了更大限度地从阅读中习得写人方法,在写作之前,我布置学生阅读了写人习作和名家写人名篇。
1.首先,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书籍《彩色篱笆》。
在这一本书当中有二十页左右的名家写人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写人的范文。每一篇都有高超的写作技巧,每一篇的语言都有可供同学们借鉴的地方。我要求学生阅读时,除了在书上圈点勾画,还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两处做简单的批注赏析。
2.接着,学生继续阅读近段时间同读的一本书《俗世奇人》。
冯骥才笔下的每一个奇人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作者幽默的语言,夸张的笔法吸引着学生持续阅读。
3. 阅读优秀同题作文。
此外,我还搜集整理了十篇优秀习作,利用班级的打印机打印出来,发给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勾画。这样的阅读更贴近学生的习作,客观上降低了学生习作起步的难度。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方法就是在阅读课上学到的。阅读中学到了习作方法,其实就没有必要再上习作指导课了。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经说过:我们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想到如何写习作;当我们在写习作的时候,就要想到阅读教学。
在习作课前,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自主阅读,摘抄以及赏析,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内化到的写人方法,对学生的习作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习作离不开阅读,习作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习作与阅读二者相辅相成,永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割裂的关系。因为有了阅读的铺垫,学生本次习作有了较大进步。我们班小胡同学语文成绩一向是在班级后几名的,但是他这次写的“四眼仔”老爸却写得生动幽默。还有不少学生这次习作也有较大的进步。
二、先学后教——耳目一新的学习方法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本次习作教学改变了以往学习的方式。习作教学一般是课堂上老师先进行习作指导,然后习作后进行讲评,修改等。而本次习作教学将习作指导过程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利用老师录制的微课以及导学单自主学习。
1.教师的微课录制。
为了让学生高效完成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之前,精心录制了两个微课。一个微课是写人习作指导,另一个是回顾五单元课文中的写人方法。这两个微课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2.导学单的设置。
为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还精心设计了本次自主学习的导学单。
在导学单上,我设置了写作对象、鲜明特点、典型事例、学习疑问等栏目。这些导学项目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梳理学习内容,保证了自主学习效果。
(二)预学视频中的学习流程
1.名人照片引入。
出示五六个名人照片,说出一看到这个名人,你就想起了他的什么特点。以此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
2. 了解什么叫特点。
老师随即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呈现出直观的特点的含义。特点可以指一个人外貌特点,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兴趣以及特长、品质,还可以提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
3. 审题训练。
将书本上的题目化为东华校报征稿启事人物专栏。根据征稿启事的要求,学生完成导学单上前两任务:填写我想写的人以及该人最鲜明的特点。
4. 指导学生选择典型事例。
紧接着进行了两道根据中心选择事例的练习,再在导学单上完成第叁项任务:写出几件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在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后面打上钩。这样的事例就是典型事例。
5. 复习本单元课文中写人的方法。
通过一个表格,直观地将本组课文的写人方法罗列了出来。《摔跤》《他是一颗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这几篇课文人物的主要特点,用到的写作方法都在表格中呈现出来。一目了然。
复习回顾后,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在自己的导学单上填写习作中打算用到的写人方法。
十多分钟的学习符合新课标“轻指导重讲评”的理念。随后学生直接在导演单上的作文格中完成本次习作。
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本次习作,我还单独整理了一个本组课文写人方法回顾的微课。周末回家写作业时,如果学生对写人方法有疑问,可以利用这个微课复习。
与平常的课堂相比,这样的翻转课堂优势显而易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调控学习的进度,微课可以多次重放,学习节奏可以自行调控。
文字:赵海霞